平面MOS与沟槽MOS:功率半导体技术的演进与抉择
在功率电子领域,MOSFET作为电能转换与控制的核心开关,其结构设计直接决定了性能表现。其中,平面MOS与沟槽MOS是最主流的两种技术架构。理解它们的差异,对于电子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器件至关重要。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两种技术的原理、优劣与适用场景。
一、技术原理:截然不同的结构哲学
1. 平面MOS - 经典的水平架构
平面MOS采用传统的横向结构。其电流通道(沟道)在硅片表面水平形成,然后垂直流向漏极。可以想象成一条需要先“绕行”再“下沉”的路径。这种结构成熟稳定,自MOSFET诞生之初便已存在,是功率MOS的奠基技术。
2. 沟槽MOS - 创新的垂直架构
沟槽MOS则是一种突破性设计。它通过在硅片上蚀刻出垂直的沟槽,并在沟槽内壁生长栅氧和多晶硅栅极。这样,电流通道是垂直形成的,实现了更短的电流路径和更高的元胞密度。这好比在城市中修建地下立交桥,避免了平面交通的绕行,通行效率大幅提升。
二、性能对决:核心参数全面对比
1. 导通电阻 - 沟槽MOS胜出
这是两者最显著的差异。沟槽MOS凭借其垂直导电结构和更高的元胞密度,在相同硅片面积下,导通电阻远低于平面MOS。这意味着在开关导通时的能量损耗更小,效率更高,尤其适用于低电压、大电流的应用。
2. 开关速度 - 各有千秋
沟槽MOS:栅极电荷通常较高,因为垂直栅极面积更大。这可能导致开关速度稍慢,开关损耗增加。
平面MOS:栅极电荷较低,开关速度更快,在硬开关电路中能有效降低开关损耗。
3. 耐压能力 - 平面MOS更优
在高压应用领域(通常高于500V),平面结构因其电场分布更易控制而展现出优势。沟槽结构在高压下,沟槽底部的电场集中效应会成为技术挑战,限制了其在超高压领域的应用。
4. 成本与工艺 - 平面MOS更经济
平面MOS制造工艺相对简单、成熟,成本较低。沟槽MOS的刻蚀工艺复杂,对设备和工艺控制要求更高,成本也相对较高。
三、应用场景:如何正确选型?
根据各自的性能特点,两者的应用领域划分明确:
选择沟槽MOS的场景:
低压大电流应用:如电脑主板、显卡的CPU/GPU供电(VRM)
同步整流:在DC-DC转换器的次级侧,低导通电阻是关键
汽车启动系统:需要处理数百安培的瞬间电流
选择平面MOS的场景:
高压应用:如PFC电路、工业电机驱动、光伏逆变器(>600V)
对开关速度要求高的电路:某些高频开关电源
成本敏感型应用: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电源适配器
四、行业演进与未来趋势
功率半导体行业一直在追求更低的导通电阻和更高的开关频率。沟槽技术本身也在不断进化:
超结沟槽技术:结合了超结的电荷平衡原理与沟槽结构,进一步优化了中高压领域的性能。
屏蔽栅沟槽技术:在沟槽内引入第二个栅极,有效抑制栅漏电容,大幅降低开关损耗和栅极电荷。
深沟槽技术:通过更深的沟槽来优化高压下的电场分布,逐步拓展沟槽MOS的耐压范围。
目前,在低压领域(<200V),沟槽MOS已成为绝对主流。而在中高压领域,平面MOS和超结MOS仍占据重要地位。国际厂商如英飞凌、东芝等在沟槽技术方面领先,而国内厂商如华润微、士兰微等正加速技术追赶和国产化进程。




